【社会实践】走向振兴实践队走访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3 作者:姜筱桐 王瑞崟 审核:梁亚茹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195

参观粮食仓库 梁亚茹摄

参观酿酒工厂 梁亚茹摄

实践队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梁亚茹摄

为了解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全面认识公司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中发挥的带动作用,6月5日,走向振兴实践队来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青岛琅琊台集团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百强企业、全球最大的衣康酸及其衍生物研发、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科技创新,优化产能

淡淡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队员的脚步。红白交错的大片厂房矗立在路边,分成南北两个厂区。走近之后,现代化的办公楼上写着“琅琊台集团”几个大字。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成员先进入了位于北厂区的生物科技馆进行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实践队员对琅琊台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依托人才与海洋优势,琅琊台集团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创新,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健康绿色生态产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作人员邀请队员们品尝以小球藻粉为原料研发的无糖点心。“本以为无糖的点心没有甜味,但实际上口感并不差,与含糖的点心相比更多了一丝清爽的口感。”实践队队长王瑞崟在品尝后说。

优质原料,匠心传承

告别了生物科技馆,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前往南厂区的生产车间参观酒的酿制工艺。在前往车间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途径了写着“小麦”、“高粱”等字样的原料仓库。仓库中的堆放着大量的粮食,形成了一座座“粮山”。“我们的酿酒原料来自于全国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原料库中安装自动通风系统,充分保证酿酒源头的质量。”工作人员指着一座座“粮食山”说道。

经过原料仓库后,一座写着“制曲车间”的建筑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工作人员用“蒸馒头时所用的酵母”,通俗地解释了“曲”在酿酒过程中的作用。来到制曲车间,一阵闷热感扑面而来。天花板上挂着一层凝结的水滴,时不时往下滴落。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队员了解到制曲工艺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极高,工人们在车间内工作几分钟后应立刻离开,歇息几分钟后再次进入。“这里的温度一般都维持在50度左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做出最好的曲。”工作人员介绍说。队员袁致远率先进入车间体验,刚踏入车间眼镜上便起了一层雾,进入不到一分钟,已经大汗淋漓。“像蒸了个桑拿。”他擦着眼镜上的水雾感慨道。

不忘初心,责任担当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琅琊台集团在成立发展之初就秉持着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创造健康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琅琊台集团注重文化传承,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在纪念馆的一面荣誉墙前,陈列着琅琊台集团获得的各类奖项。有的是科技创新奖项、有的是消费者满意奖项。“荣誉的获得属于过去,在新时期我们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工作人员向我们表达了企业的责任与决心。

实践队员向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并合影留念。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更好的了解了琅琊台集团的发展模式以及琅琊台集团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中的带动作用,丰富了调研内涵,为日后的团队建设方向提供了借鉴。